找到相关内容10287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无明是智慧

    佛教的因果报应之理,不懂自性清净心之理,不懂众生本觉之理,由此而产生与佛法真理不相符合的世俗观念。与无明相对的是作为超越境界的智慧,从无明到智慧的超越方法是,即无明而成智慧,其内在超越的意义在于,不离众生的无明而得智慧。   慧能在讲自性忏时,突出地体现这一超越。他说:“善知识,前念、后念及今念,念念不被愚迷染,从前恶行,一时自性若除,即是忏悔;前念、后念及今念,念念不被愚痴染,除却从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52152661.html
  • 生死之间 悠然自得——禅宗如何看待生死问题

    中国化的禅宗,其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,也仍注重在人生哲学与生命哲学。从重人贵生、了脱生死到超越生死,禅宗从独特的视角对生死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精彩见解,表现出对生死问题的强烈关注,对我们的现代生活有着重要的...众生是佛之源泉,那就必须肯定众生的存在,也即是生命的存在,因为众生的存在,对于求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。  禅宗成就理想,不离现实,也就是说,禅宗追求的虽是一种精神的超越与升华,但它并不排斥人世,...

    刘剑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353480618.html
  • 禅宗精神及其对现代人生的意义

    超越境界。贯穿于禅宗心性学说的本质内容是:自然——内在——超越。  “僧家自然者,众生本性也。”禅宗认为,“自然”就是众生本性,也就是佛性。这也就是和佛性界定为自足完满、纯真朴实的生命本然。人的本性既然是自然的,也就是内在的,它既非外在的神灵所赋予,又非通过超越经验、违背人性的作为所获得的,更非各种外在的因素所能消灭的。人的内在自性是生命的主体、成佛的根据。由于内在本性是清净、圆满、纯朴、觉悟的...

    陈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92163920.html
  • 佛教对现代心理学的贡献

    一种生命体验,神秘神圣,令人心醉神迷,几乎达到超越时空,相对忘我的地步。马斯洛经常用佛教的“涅盘”境界来描述这种生命体验,并主张佛教“无我”与佛性“真我”的哲理能引导人的自我实现趋向利益社会大众。  ...本心理学派分化出来的“超越自我心理学”,融和佛教教义与西方心理学,扩大传统心理学的范围,被誉为“充满现代智能气息的心理学派”。该学派研究的内容包含超越自我的精神状态、价值观念、生活意义、临终关怀、个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90546417.html
  • 宗教与自由的悖论

    宗教与自由的悖论   来源:中国民族宗教网 作者:千岩   宗教是一扇通往超越者的窗户。打开这扇窗户,人得以从它那里窥见“永恒”的光亮,听到“至福”的声音,呼吸到“自由”的气息。肉身与物质...与智慧的“宗教自由”,极有可能走向自由的反面–专制与疯狂,从而在“宗教自由”的名目下造成种种“不自由”的悲剧。  “宗教自由”毕竟是通过“超越”现实世界来达成的,“超越”现实世界的同时,也就“超越”了...

    千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34066978.html
  • 人间佛教之省思——台湾如石法师

    107) 这是人间佛教的基本立场。   我们是人,当然需要人的佛教。但是若想解脱,想成佛,就不能只要人的佛教。我们还需要超越人天,超越三界,甚至超越二乘涅槃的佛教。太虚大师“人成即佛成”的说法,(108) 乍听之下非常响亮,其实是似是而非的。例如孔子下学人事而上达了天理,天理的境界究竟如何,夫子“罕言”。但就《论语》本身的内容来看,孔子不但没有成佛,而且连解脱都谈不上。阿罗汉虽然超越了人天,达成了...

    台湾如石法师

    |人间佛教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2/2011523063.html
  • 佛教否定生命吗:佛陀追求圆满光明宇宙人生

    主义目的,它必然要求超越现实生活的束缚,乃至超越一切时空的限制,去追求更宽阔、更理想、更完美的彼岸世界。因此,任何宗教在究竟的意义上都必须否定或者说扬弃现实人生。虽然,在特定的意义上,彼岸与此岸...鲜明,但是,应该看到,出世间的倾向,属于宗教的超越性的来生或永生信仰的表现,属于一切宗教的共同特征。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观点|生命意义|圆满光明|大乘佛教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3/11404737464.html
  • 当代新儒家对儒学宗教性问题的反思

    涉及到对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界定与评价。只有超越“绝对他者”的 一元神宗教的界定方式,只有超越排斥性的、二分法的寡头人文主义 的“启蒙心态”,才能真正理解“儒学是什么”、“儒家的特质是什 么”和“儒学精髓与精义是什么”的问题。对于儒家道德所具有的宗 教性功能的讨论,只是这场讨论的浮面的前奏,真正有意思的是关于 儒家道德实践、儒家安身立命之道背后之超越理据的发掘和发挥。因 此,围绕此一问题而展开的“性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63461817.html
  • 佛与魔

    名词还有魔军、魔境、魔境界等。   《大智度论》说,除诸法实相外,其它一切均为魔。佛教修行的目的是成就圆满觉悟,这就是要超越人的有限性。超越有限性即是去除与超越魔性。《杂阿含经》卷39中列举的放逸、...易堕入魔道或魔境,而克服这些弱点,超越这样的有限性,正是佛教修行的重心所在;正因如此,于一切有为法无所着与勤修戒定慧,就成为圆满觉悟的基础。   魔既由心而起作用,自然亦由心而退灭。在《阿含经》中,我们...

    法雅

    |佛|魔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1/2319532510.html
  • 12月23日法藏法师将于台湾龙山寺进行佛法讲座

      台湾著名法师法藏法师将于12月23日(周六)下午2:00~4:00在台湾龙山寺板桥文化广场于举办题目为《从心的方向——谈觉醒与超越》的佛法讲座。  本次讲座是以“倾听内心的声音,探索生命的意义,创造健康的人生”为宗旨的“聆听大师谈心”系列讲座之一,主办方为财团法人慧炬杂志社与龙山寺板桥文化广场。  主讲人:法藏法师为现任屏东满州千华寺、永净精舍住持,著有《水月抄》、《法华三昧忏辅行集注》、《...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讲座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6/12/0826346995.html